哔嘀阁 > 轻小说 > 三元论命--告诉你什么是命学 > 第二章算命术的理论基础(一)

第二章算命术的理论基础(一)

第二章算命术的理论基础(一)

算命术可谓中国四大发明创造之外的又一大发明,今天人们把算命术归咎于迷信活动是错误的。按照正确的理解,算命术应该分类为八卦数术与命理学。八卦数术涵盖八卦、奇门、六壬、风水等等,命理学则是从易经八卦中分类出来的五行八字、紫微斗数等。无论是八卦还是八字,其基本理论依据是喻草木初发于四季,育于春,长于夏,而硕果于秋;又喻太阳升起于东方,艳阳高照于午,衰落于暮,入地平线于西方。

一元分阴阳,草木生长分四季。喻草木初生之春,生长于夏,收获于秋,蓄藏势待发于冬,经历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把人的一生比喻为草木,春来生长,冬来蓄养。比喻人生如太阳从东方升起,运行到西方落入地平线下。这套系统理论是有积极唯物意义的。

那么算命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什么是天干地支

命理学的支柱理论是依据天干地支在四季的旺衰表象,来推算一个人人生命运的。那么什么是天干地支呢?中华民族的早期先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是很早就进入了农耕社会的民族。先民受植物从发芽到衰亡生长过程的启发,通过夜观天象发明创造了干支纪年法。这种方式解决了日时记忆上的难题。从植物自然生长的过程抽象的发明创造了天干与地支记忆法,继而产生了太初历记年法。

按《说文》的解释,天干分别为:

甲木:如植物在包裹状态,尚未破土。

乙木:初出土壤,形态弯曲。

丙火:迎接阳光,朝气蓬勃。

丁火:干茎直立,茁壮成长。

戊土:草木茂盛,交错生长。

已土:曲伸有形,成象已成。

庚金:秋实在望,果实滿枝。

辛金:成果坚实,棵粒欲落。

壬水:落于枝下,棵粒待孕。

癸水:藏于土中,来春又发。

从这里可以看出植物生长从春到夏,至秋而冬的整个过程,这也符合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

地支分别为:

子:太阳东升,草木滋润之态。

丑:交执如手纽在一起,草木初萌。

寅:正月,阳气发动,草木覆盖于土壤之下,阴气尚强,曲而待发。

卯:二月,草木出萌,滋润而生。

辰:三月阳气发动,草木皆发,如震荡整起而生长。

巳:四月阳气已经部满大地,阴气收藏,草木皆交错生长,其形如蛇状。

午:午,牾也,阳盛极自然阴生逆流而上,大地阴气在滋生。

未:味也,草木果实已结,味出。五行木老于未,枝叶重生。

申:伸也,草木向上伸展的样子。

酉:酒也,草木果实收成,积而酿酒。

戌:草木凋零,阴气沉沉。

亥:阳气萌生,土壤下种子有咳咳之形。

这就是用十二支代表十二月的草木循环过程。先民生动的形容草木生长发育的四季循环状态,让人联想到今天的四季农耕景象,生动而形象。

这是先民唯物思想观念的具体体现,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中华文化的耀眼光彩。这也是学习命理学的理论基础,要想学习命理学,就必须牢记天干地支的本来意义。

二、纪年的符号

六十甲子是中华民族最早、最大的发明创造。六十甲子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纪时为5天一个周期。

所谓六十甲子按次序它们是:

01甲子11甲戌1甲申1甲午41甲辰51甲寅

0乙丑1乙亥乙酉乙未4乙巳5乙卯

0丙寅1丙子丙戌丙申4丙午5丙辰

04丁卯14丁丑4丁亥4丁酉44丁未54丁巳

05戊辰15戊寅5戊子5戊戌45戊申55戊午

06己巳16己卯6己丑6己亥46己酉56己未

07庚午17庚辰7庚寅7庚子47庚戌57庚申

08辛未18辛巳8辛卯8辛丑48辛亥58辛酉

09壬申19壬午9壬辰9壬寅49壬子59壬戌

10癸酉0癸未0癸巳40癸卯50癸丑60癸亥

三、年月的纪法以节气来划分:

纪年,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比如1984年甲子年,干支纪年新的一年是从立春交节之后开始的。1984年月4日点19分立春,那么点19分之前属于癸亥年,点19分开始就是甲子年。

纪月,同样的道理,用六十甲子依次纪月。一个新的干支月也是从一个节气开始的。比如006年月6日01时9分是惊蛰,那么在此之前是庚寅月,在此之后就是辛卯月。

纪年和纪月,都是根据节气划分的。而节气的交节时间,则是精确观测天象后才能确定的,它反映了太阳系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行位置。日子以一个起点日开始,60天一个循环。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如01年1月大雪到014年1月小寒,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四、纪日和纪时,记录了地球绕太阳运动和自转的情况。

(1)纪日

一个昼夜为一天。用六十甲子来依次纪日。比如今天是甲子日,明天就是乙丑,60天一个循环。新的一天是从夜里子时开始的。

六十甲子顺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纪时

每天划分为1个等份,是1个时辰。5天共60个时辰,用六十甲子表示。比如当前时辰为乙未,下一个时辰就是丙申。时辰的确立,需要用真太阳时计算。

我们国家采用的是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指东经10度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不是北京当地的平太阳时。北京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度1′,因而它的地方平太阳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4分半钟。北京时间比世界标准时间早8小时。

地球一周被分成4等份,即4个时区,每一时区跨经度15度。一天4小时,相差一个时区就相差一个小时。北京的经度位置在子午线往东第八个时区内,即东八时区。东八时区的区时为东经10度的时间,就是北京时间。

中国的农历纪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1时至时)。(未完待续)

三元论命--告诉你什么是命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轻小说小说,哔嘀阁转载收集三元论命--告诉你什么是命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