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嘀阁 > 轻小说 > 黑涩约会 > 第16章 回母校作报告

第16章 回母校作报告

邱老师来治安办找我,“齐书记,还认识我不?”“咋不认识呢,苏兰中学的邱老师,请坐。”我挪动杨公安的座椅。

邱老师把手提包放在桌上,“我代表学校邀请你回母校作一场报告。”代表学校!她当学校领导了?我问:“咋来请我呢……”顿感失言,“我给你倒杯水。”“齐书记,不客气。”邱老师从提包里拿出笔记本,“我刚才在团委,遇到你大队工作组的李老师,他说毕业回乡的青年中,你相当不错,现在又调到公社专案组。”“哦,邱老师,我是徒有虚名。”我说。

邱老师翻开笔记本,向我交代报告内容,连题目都给拟好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临走,邱老师特别叮嘱:“衣服穿得朴素一些哈。”我心领神会,无非体现回乡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志不移。我立刻想好了,真还有一条打了补丁的裤子。

六月二十二日,我早早回到了母校。哇,鸟语花香的校园:紫薇花、石榴花、鸡冠花、大丽花、月季花。啊,黄角兰的芳香!树在哪儿?是学生宿舍区传来的。学生住的院子,据说是苏兰最大的地主李克湘的,解放后给没收了,后来划归学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住在院子里,每到黄角兰开花的季节,每晚闻着花香入梦香。

哦,昙花!我班窗外昙花还在!闭月羞花,她晚上开放,有“月下美人”之称。据说昙花盛开,大约两小时后凋谢,故有“昙花一现”之说。美丽易逝啊!在校读书时,我见过昙花开,得益于园丁李大爷“泄密”,他悄悄对我说,“晚上你们来看昙花嘛。”那晚我们去了三个同学,可惜花好月未现。

绕校园走了一圈,在操场围墙花园处,我看到了余克新老师,不,余立新老师,我在学校读书时,他被批斗过。被批斗的还有尹淑兰老师,她是教音乐的,她站在苏兰街临时搭起的台子上,自己交待说,“我是特务学校毕业的”。那时我最恨的就是女特务,因为电影《列宁在1918》里边有个女特务叫卡普兰。

那次被红卫兵批斗的还有熊老师。三个老师站在台子上,胸前挂着牌子。最突出的是尹老师,牌子上写着“女特务尹淑兰”,头上还戴着纸糊的尖尖帽。有个戴红袖章的冲上去了,他使劲按她的头,我闭上了眼睛,心里嘀咕着,“谁叫你是特务呢?”

余老师踡缩在围墙内的树上,他爬到树上干啥呢?“余老师,你咋在树上呢?”“别,别叫我老师,我是右派分子。”我有点尴尬,“余老师,你没上课了?”“没有,在劳动改造。这不,在树上剔枝丫,剐大风的时候,树枝会碰电线。”

“你干吗缠着绳子呢?”“这枝丫太小,这样稳当些。”啊,不愧教几何的老师,用绳子将三根树枝连在一起,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抓住绳子,避免树枝断了危险。

余老师个头不高,身体也单薄。他第一次遭批斗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不知哪儿来的“大学生”——红卫兵,整齐站立于毛主席像的两边,两个红卫兵押着余老师上台,他胸前的牌子上写着“右派分子余克新”。当时没有尹老师,也没熊老师,也许还没“揪”出来。

那天下午,天气闷热,全校的师生集中于礼堂,台上红卫兵声嘶力竭,台下学生窃窃私语,批斗大会从头至尾乱糟糟闹哄哄的。“我们的老师吔,他们凭啥批斗?”我心里嘀咕。

我们是站前面的班级,台上的发言,基本听得清楚: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满怀愤怒的心情批判右派分子余克新。余克新,原籍蓉都梨县人,资本家出生,1957年被划为右派,然后混进教师队伍。众所周知,他的名字叫余克新。‘新’代表什么?代表新生事物,什么是新生事物?文化大革命就是新生事物。‘克新’就是反对新生事物,就是反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是啊,他这名子也取得稀奇,不让人怀疑还不行。台上的批判振振有词,我竟不由自主点头。

“打倒右派分子余克新!”

“打倒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余克新!”

“不准克新!”

“谁反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砸烂谁的狗头!”

台上呼口号的是谁?穿一件蓝色工作服,不像老师。哦,他是进驻学校的“工宣队”!啥叫工宣队?弄不明白,弄不明白的不止我一个,我敢说。

听说批斗会后,余克新老师主动找学校领导,找工宣会的同志汇报思想,他要求改名字,将“余克新”改为“余立新,学校领导批准了他的申请。从此大家都叫他余立新,偶尔有叫错的,余老师就主动更正说:“叫立新,叫立新……”

观察母校,校舍老旧。集会的礼堂,仍当食堂。两排平房是教师宿舍,之间有一废水池还在哪儿,咋不造个假山呢?学生院外边的阴沟还是老样子,加上盖多好!哎,请我回母校作报告,教育依然“政治挂帅”么?

“假如我是……”正有感慨,迎面来了许老师,我的语文老师,一位很有激情的老师。“奔腾万里的长江高奏凯歌,南来北往的列车传递喜讯。”他激情朗诵之情景,立马浮现在我眼前。

许老师很欣赏我,我写的作文,一般得高分。《牛踏堰的故事》、《我们的农场》、《锤石子修路》,他让我在班上给大家念念,有个姓先的女生,每天都叫我“周记者”,弄得我怪不好意思。

许老师的作文课比较开放,除了他规定的题目外,学生还可以自由命题,他说:写作一定要有生活真实,因为你们还没有足够的生活经历,还不具备“编”的能力。

“……的故事”是课堂作文,《我们的农场》和《锤石子修路》是我自命题目。那时学生要“学农学工学军”,校办农场叫荻平山农场,“锤石子修路”是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

“许老师。”我亲切地打招呼。“哦,你齐梦,请你来作报告的。”许老师一眼认出我来。“齐书记,你来了,这么早,去教务办公室坐,我马上过来。”邱老师手里拿着饭盒从伙食团那边过来。“哦,当书记了,不错。”许老师笑眯眯的,“有时间来耍哈。”

与邱老师在教务处聊天,大约十点,礼堂那边闹哄哄的,是学生集合了。

学校礼堂,台口牵一横幅:“回乡知识青年报告会”。台上一张办公桌,铺上红花床单,上面有大肚子花瓶和黑色麦克风。台下是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坐得整整齐齐,有七百多人吧。

邱主任将话筒拿在手上,先要对我作一些“吹捧”,然后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报告会开始了。

“同学们:

毕业两年了,重回母校,感慨万千!

我报告的题目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同学们不妨看看我的头发,这叫什么?‘一边倒’,我给它取名叫‘风吹稻谷香’。(台下一阵哄笑)再请同学们看我蓝色的上装,胸前佩戴的团徽:蓝色象征天空,团徽象征青年。这表明什么?‘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知识青年大有作为’。(台下一阵掌声)请同学们再看我的膝盖上一块大补丁,这是劳动者的本色,它象征“艰苦奋斗,扎根农村志不移”!(台下掌声、笑声、嘀咕声)

同学们,刚才只是引子,下面才是正题:

毕业回乡两年,我担任过不少的职务:农业技术员、农机管理员、理论宣讲员、团支部书记等。——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需要我们!(我声音高昂,台下掌声热烈)

同学们,我在闵江参加过一次理论研讨会,县上有位负责宣传的领导发言:哼,谁敢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没参加党的‘一大’?这太无知了吧!这是小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这位领导还语重心长地说:这件事说明,我们的干部应加强学习啊!当时,我们几个‘理论骨干’都懵了。

同学们,你们说说,周总理参加党的‘一大’没有?(台下嘀哩咕噜的)以后你们回到农村,当理论宣传员,或者说当了干部,可不要乱来啊!

再举个例子吧:我们齐村有一位妇女,天没亮就起床了,她要去苏兰镇购买国家补助粮。队伍排得很长,太阳过了树梢,终于轮到她了。售粮员让她出示购粮证明,她早就准备好了,赶紧递过去,售粮员仔细一看:‘同志,你这哪是购粮证啊!这是你小人读书的通知书。’(台下笑翻了天)这妇女气得直跺脚,她恨自己,恨自己不识字啊!这队不是白排了吗?时间耽搁了,早饭也没吃。

同学们,在农村,象这样不识字的人还很多,我们回乡知识青年,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扫盲教育势在必行啊!

同学们,毛主席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现在,农村已经有了手扶式拖拉机。大家知道,拖拉机的动力是柴油机,它有四个冲程:吸气冲程、燃烧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有理论知识,就会开拖拉机、修拖拉机吗?不是的,理论脱离实践,就是书呆子。

我当过农机管理员,有个小儿童把纸团塞进汽油机的排气孔里了,大家都不知道。请开拖拉机的师傅来维修,修了一个下午,找不出毛病。有个女知青无意中说,‘烟都不冒,是不是堵塞了?’拖拉机师傅趴在地上一看,“这是哪家的小娃儿装怪啊?”把纸团掏出来,‘啪、啪啪……’汽油机起动啦!

同学们,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反之也说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希望同学们热爱家乡,学好本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学校领导、老师,谢谢同学们!”

作完报告,我站起来,同学们也跟着起来,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次回母校作报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我感觉。

末了,邱老师、学校总务主任还陪我到学校厨房吃午餐,午餐后邱老师又送我出校门。

【作者***】:回母校作报告,有点搞笑喔。别笑,那个时代很时髦。(未完待续)

黑涩约会》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轻小说小说,哔嘀阁转载收集黑涩约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