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嘀阁 > 轻小说 > 江南散记 > 第16章 8、 清曲与虹桥

第16章 8、 清曲与虹桥

其实到淮安,有许多东西是需要我来搞清楚的,譬如前文提到的里运河。里运河原是泛指京杭大运河上,淮安到扬州一段的运河,这一段如今也称为淮扬运河。而对于淮安市区内的运河来讲,它又用来区别那条更快阔的大运河的。淮安的朋友告诉我,那条大运河,是建国以后挖掘的,它如今基本上承载了淮安市区绝大部分的运河航运。

但这并不意味着,老的那条里运河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它是运河历史的一面镜子,它也是淮安为运河之都的繁荣缔造者。它如今是默默而颓然地流过去了,那个已然成为苏北重镇的淮安市区,但只它流过去了,热热闹闹的淮安市区,便被一分为二了,北边的那个叫做清河区,南边的那个叫做清浦区。

从清隆桥沿里运河北上三里多地的样子,远远地可以看到水中浮现出一座小岛,那岛叫做中州岛。里运河流到那里,便三七分流了,七的一部分沿运河故道继续北上,三的一部分流进了小岛东北侧的越河。

小岛狭长,尖锐的岛头上,高高地伫立着一座红廊灰瓦,斗拱飞檐,古朴而轻灵的三层楼阁,那楼便是几近成为淮安地标的——清江浦楼。从远处来看,小岛真如运行在水中的一艘劈波斩浪的古老官船,那楼也便成为了古老官船上高高在上的船楼了,古老的运河就从这古老的“官船”畔静静地流过。

不过多有寂寥清静的里运河,走到了这里,似才慢慢给你品味出点历史的牵挂与文化的味道来,隔着运河,能够看到清江浦楼下的石堤上,镌刻着隽永三个大字——清江浦。

提到清江浦,不得不提两个人物,一位是乔维岳,一位是陈瑄。前者是北宋壅熙年间的转运使,为满足运河漕运的剧增,“避淮水山阳湾之险”,“免风涛覆溺之患”,而开辟了从末口至清泗口的这段六十里的运河,史称之为沙河;后者为明永乐年间平江伯,在总督漕政时,依旧是为了避免黄淮间的风涛之险,免漕船过坝之累,再度疏浚通航了,荒废已久沙河故道,而后将这条漕河命名为清江浦。陈瑄开埠之后,江南槽船可一路直达清江大闸,这里也是大运河与淮河的交汇处。

由于这段运河的疏通,而诞生了这里的繁华,三百年前的这里,舟船云集,百业兴旺,市井益稠,居民数万,“侨民宿贾,巨室鳞次”。当年这里被称为“南北之孔道,清运之襟喉”,富庶奢华的场面,连吴门(苏州)“亦不逮矣”。而因运河而兴盛的东南四都中,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一道,位列其中。

宽阔的里运河,到了若飞桥,便被卡细了腰,而这里亦是原本清江大闸的所在地。原来的里运河运行到这里,是要与古淮河交汇的,逢淮河水位高涨时,就关闭清江闸,反之则打开,以此来调整淮河和运河的水位差。

如今那条常使运河上的槽船遭受风涛覆溺之险的古淮河,已然不见了,即便是黄河夺淮入海的古黄河河道,也在离着这里的几公里之外,这些让这处闸口显得有几分落寞。

其实即便在明清,黄河夺淮,新庄闸以下日渐淤塞,以至不通舟船,也依旧不减清江浦的繁华的。紧邻着清江闸下游的仁义坝,后来就成了里运河尽头的水渡口,由江南北上的漕船,至此起旱,转为陆路,过了黄河,而上通往京师之道。如今,在若非桥对面的承德北路道边,还有这么一处“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石碑。

只当年“岸束穿流怒,帆迟几日程”的运河繁忙景象,却已成了昨日黄花,如今的承德路载着不一样的喧嚣,从当年清江大闸旁的运河大桥上穿过。而沿着运河的宁静,与穿过运河的喧嚣,也似乎在默默讲述着古老与现代的城市变迁。

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淮安是大运河上的重要城市,淮扬运河淮安段,与另外两个遗产区和五个遗产点便位列首批的遗产名录里,而我当年走过的,清江浦上的那座清江大闸,便在其中。

过清江大闸上的若飞桥,我从里运河的南岸上到那座中洲岛,如今这里已辟为清江公园,公园是免费开放的,但即便如此,繁忙的都市人也多半难以想起它来。也正因如此,它倒成了老人们晨夕锻炼的安宁处所,恋人们谈情说爱的甜蜜天地,偶尔有三两个下了课的学生吵闹着跑过去,也算是给这份宁静中增添了几分跳跃的音符而已。

岛上的仿古建筑多是新建的,包括那座清江浦楼,那里有一处花园式酒店,可能是季节的原因,那里的生意和那时的天气一样的冷清。同样冷清的,还有当年漕船云集,“帆樯衔尾,绵亘数里”的水码头,如今的它也只得空对着,空对着沉寂得如这季节一般萧萧而惆怅的一江水。

夕阳,将流淌千年的古运河,映照得瑟瑟红红;夕阳,为扼守襟喉、雄视孔道的清江浦楼,披上了辉煌而壮丽的装扮。然而夕阳下的风景,也不觉得让人想起晏殊笔下的那一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

(本章完)

江南散记》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轻小说小说,哔嘀阁转载收集江南散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