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嘀阁 > 轻小说 > 利他与分享:马云推崇的商业理念 > 第五章学会包容,利他的人生不烦恼

第五章学会包容,利他的人生不烦恼

人生难免受些委屈与伤害,与其耿耿于怀、郁郁寡欢,不如坦坦荡荡、泰然处之。凡事看淡一些,不牵挂、不计较,不伪装自己的缺点,不计较别人的误解,不减少对生活的热情,是是非非无所谓,抛开“自我中心”,就不会遇事斤斤计较,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

包容他人缺点,留足宽广后路

马云说:“胸怀也非常重要,一个人有眼光没胸怀,是很倒霉的。《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就是眼光很厉害,但胸怀很小,结果被诸葛亮气死了。宰相肚里能撑船,说明宰相遭受的怨气太多了。不可能每天跟人解释,只能干,用胸怀跟人解释。人的胸怀是靠冤枉撑大的。”的确,若想你的人生不烦恼,就要学会包容他人。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的一生,时时刻刻都在与周围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凡事不可以过于认真,也不可以过于追求完美,只有以豁达的胸怀包容一切,生活才会处处充满欢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容许别人犯错误,也容许别人改正错误。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显露出来的缺点,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耿耿于怀。

有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马将另一匹马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然只有短短两行,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包容。

包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夫妻之间没有包容,整天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那就不能白头偕老;朋友间没有包容就没有友谊,因为包容是友谊的前提;领导包容,可以使近者悦远者来,人心相和。一个能包容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够得到各种契机,他们的人生是圆满的,而他们送给生活的也是微笑多于眼泪;能包容的人不把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挂在心上,他们以善为基,以人为本,心存万物,微笑着面对天下愁苦。

从前,在坦桑尼亚小镇有一对叫汤米和杰克的邻居。他们的关系很不好,一点儿也不和睦。夏天在后院开锄草机锄草时车轮常常碰在一起,他们时有口角发生,但多数情况下双方连招呼也不打。

有一次,汤米和妻子外出两周去度假,开始杰克和妻子并未注意到他们走了。有一天傍晚,杰克在自家院子锄过草后,注意到汤米家的草已长得很高了,自家草坪刚刚锄过,看上去特别显眼。对过往的人来说,汤米和妻子很显然是不在家,而且已离开很久了,这等于公开邀请夜盗入户。

杰克想:汤米其实看上去也不是很差,我应该帮他一下。于是,第二天早晨杰克就把那块长疯了的草坪锄好了!

几天之后,汤米和妻子回来了。回来不久,汤米就在街上走来走去,他在整个街区每所房子前都停留过,最后他敲了杰克的门。

门开了,汤米站在那儿盯着杰克,脸上露出不解的表情。

“杰克,你帮我锄草了?我问了所有的人,他们都没锄。米库说是你干的,是真的吗?是你锄的吗?”汤米的语气几乎是在责备。

“是的,汤米,是我锄的。”杰克等着汤米为了锄他的草而大发雷霆。

汤米犹豫了片刻,像是在考虑要说什么,最后他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嘟囔“谢谢”之后,转身走开了。

就这样,汤米和杰克之间打破了沉默,他们的关系也在改善。在锄草机开过的时候他们相互间有了笑容,有时甚至说一声“你好”。先前他们后院的战场现在变成了非军事区,谁知道呢?他们甚至会分享同一杯咖啡。

杰克帮邻居锄草的行为让他们的关系出现了改善,所以,只要人人心中多一分宽容,人类就会多一分理解,世间就会多一分真善美,生活中的那些喜怒哀乐也会变成华丽的乐章。

每个人都会有点毛病,甚至很大;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每个人都会有点脾气。不管怎样,我们对任何事和人都应该包容与接纳,要有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因为你原谅了别人、宽容了别人就是原谅了自己、宽容了自己。切记,包容他人,就是拯救自己。只有能包容他人缺点,才能留足宽广后路;只有包容他人的不是,才能快乐自己。

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这个群体。与人为善、宽容大度地处事待人,尽可能地在不伤害别人自尊心的前提下,诚恳而婉转善巧地劝导、真诚地安慰并化解其苦恼。给别人一个悔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有一年,在沿海的一个学校遭到台风袭击,校园里打落了许多小树枝。清洁工就把它们扫在了一起,堆在了沙坑旁边。

中午吃过饭,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巡视。突然有个小姑娘来报告,说有人在玩棍棒。他顺着小姑娘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几个小家伙手里各抓一根树枝,正在热火朝天地打闹,于是就径直走过去。

一个学生发现了他,连忙扔掉树枝,迅速地逃跑了。剩下的几个正要逃跑,就被他叫住了。几个孩子苦着脸,磨磨蹭蹭地挪过来,脸上满是羞愧和不安的神色。

老师亲切地说:“你们看,地上好多树枝啊,我们一起把这些树枝清理干净,放回沙坑旁边,好吗?”

几个孩子虽然一脸诧异,但还是赶紧卖力地去捡树枝了。那位老师惊喜地发现,刚才那个溜之大吉的学生也悄悄地回来,加入了清扫的队伍。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地面就被打扫干净了。

干完活后,老师严厉地说:“你们刚才犯了错误,犯了错误就应该勇敢地承认,而不应该抵赖,更不能逃跑。不过,你们刚才又做了一件好事。这件好事正好弥补了你们刚才犯的错误。我很欣赏你们,还要表扬你们!”

孩子们看着老师,眼睛一亮,愣了片刻,然后害羞地笑了。

在孩子们的笑容背后,有他们对自己错误举动的检讨以及改正错误后得到表扬的欣喜,也包含着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做个好孩子的决心。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是难免的。犯错误不可怕,只要勇于承认,并积极补救就行。

对身边的每个人,我们都要以包容的心来对待。如果我们能处处与人为善,把身边遇到的每个人都当成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我们就会增加更多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给别人机会,就是在给自己机会。

有一天,戴尔公司的总裁迈克尔·戴尔和日本索尼公司的人员谈判,讨论了有关索尼公司已经开发出来的显示屏、光学磁盘及CD-ROM多媒体技术。

谈判结束后,一位日本青年过来对他说:“戴尔先生,我是索尼公司能源部门的人,我想和您谈一谈我们的产品。”

刚才的谈判已经让戴尔感到很累了,再说,眼前的青年能有什么好产品?便拒绝了日本青年。日本青年不肯走,说:“戴尔先生,请您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耽误您很多时间的。”

青年诚恳并且执着,戴尔终于说道:“好吧,我只能给你一分钟时间!”

日本青年拿出一张表格,上面满满写着关于一种新电池的功能,这种电池称为“锂电池”。戴尔这时才明白日本青年的目的,他是想把锂电池卖给戴尔公司,供戴尔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使用。接着,戴尔与日本青年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亲切交谈。

后来,戴尔公司把锂电池配备于最新型的笔记本电脑,从而使其电池使用时间超过了以往所有记录,满足了广大客户的要求。很快,戴尔公司的笔记本电脑销售量大增,销售收入很快上升了1个百分点。

可见,生活中处处都有机会,我们给别人一次机会,同时也就给了自己机会,在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能从中受益。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生命中所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凡事替别人着想,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们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和生活的馈赠。

宽容他人,能带来风和日丽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想出对策,才会柳暗花明。要知道,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灵和谐,要豁达一些,抛开一切小事,忘掉一切烦恼,把生气转化为争气,对他人宽容一些,岂不更好?

有一位部门经理,在一次外出时,把手提包弄丢了,里面除了常用的钱物外,还有公司的公章。她把所发生的事情向总经理说了一遍,做好了挨批的准备。没想到,总经理却笑着说:“我再送你一只手袋好吗?你前段时间的工作一直非常出色,公司早就想对你有所表示,但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那位总经理没有暴跳如雷,而是用宽容的态度处理了这件事,让部门经理感激不已,后来其他公司想用高薪聘请她,她都不为所动。

毫无疑问,宽容大度的人,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可敬可佩,乐于与人接近,愿意与其共事,心折气服,感叹心悦。

宽容是一种风度,学会宽容,你将活得更好,人生更有意义;宽容是一种胸怀,人要成大事,就一定要有开阔的胸怀,只有养成了包容的习惯,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与辉煌;宽容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博大的情怀,宽容了他人,受益了自己。

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在于他是否年轻美貌,也不在于他是否高官富有,而在于他是否拥有一种健康的精神状态,是否拥有宽容的胸怀。

著名学者胡适是一个宽容的人。他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他一生交际广泛,待人坦荡热情,与人为善,比如,他与陈独秀的交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都是中国现代思想界的巨人,初为同道,其后则在思想上互为仇敌,然而私谊仍在。19年,陈独秀被捕入狱,并拟处以极刑。胡适鼓动北大教授,全力营救陈独秀,他通过各种关系,四处活动,设法斡旋,终于保全了陈独秀的生命。

胡适曾这样说:“有高度修养的人,才能有自省的功夫;能够自省,才能平心静气地听别人的话,了解别人的话。了解别人的话,乃是民主政治最基本的条件。”他还说过:“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这是一种什么胸襟呢?不得不让人佩服。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坎坷。灿烂的阳光下,也有阴暗的角落;风和日丽的天空,也会有乌云飘来的时候。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善解人意,知书达理;或心胸狭窄,蛮不讲理。只要我们有宽容博大的胸怀,就能使事业多一分从容,使生活多一分美好。

智者是宽容的,古语云:“宰相肚里能行船,将军额头跑得马。”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有包容他人的宽广胸怀。

画家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追究。他风趣地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那些毕加索假画能使许多人有饭吃,而我也没吃亏啊。”可见,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既是对别人的释怀,自己也能从中体验到豁达大度的快乐。

公共汽车上的人很多,一位女士无意踩到了一位男士的脚,便赶紧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踩着您了。”不料男士笑了笑,说:“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长得也太不苗条了。”车厢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笑声,显然,这是对优雅风趣的男士的赞美。

这就是宽容——它甜美、温馨、亲切!宽容不仅给别人带来了快乐,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

有容人之量,才能成大事

马云说:“我跟金庸探讨《笑傲江湖》的时候,得出一些观点。什么人能笑?什么人能傲?作为企业家,你想笑得爽朗,凭什么?有眼光、有胸怀的人才能笑得爽朗。另外,你想傲,就一定要有实力,人家一个巴掌打过来,你滚出五米开外,再傲也没有用。所以,想要笑傲江湖,就要眼光犀利、胸怀开阔。”的确,有容人之量,才能笑傲江湖。

人们常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一个人的气度可以决定他做事的风格,领导者的气度决定他用人的风格。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不断和人打交道,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爱好和生活方式,不可能都顺随我们的心意。如果因为看不惯哪个人,就与他断绝往来,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我们在跟别人斤斤计较中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果学会了宽容,必定会收获很多很多。但在现今社会里,有许多人忽略了“宽容”这两个字,跟别人锱铢必较,结果致使很多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

海尔普斯曾经说过:宽容是人类文明的唯一考核。可见,宽容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要以一颗豁达的心宽容待人,要压制或克服自己内心对于当事人的歧视,尽管自己心里并不快乐,感到懊丧,但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毕竟,有容人之量,别人才会与你共进退。

在刘邦军中,虽然夏侯婴力荐韩信,但韩信没有受到重用,仅拜为治粟都尉,即管粮饷的军需官。后来,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发现韩信与众不同,很钦佩他。

当汉军到南郑时,韩信仍然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便一个人悄悄地逃离了汉军。萧何听说此事后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即亲自去追韩信,劝说韩信回汉。并向刘邦推荐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侍奉;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则留;不能用信终亡耳!”意思是说,韩信是举国无双的将才,大王如果打算长期在汉中一带称王,那韩信确实是一无所用;如果真想夺取天下,除了韩信,再没有可以与您商量军国大事的人了。大王如果一定要向东发展,争取天下,如能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不能用韩信,韩信终归会另谋出路的。

在萧何再三推荐下,刘邦终于选择了吉日良辰,沐浴斋戒,筑台拜将。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汉军中没有韩信,则楚汉之争鹿死谁手,实难预料。萧何作为宰相,懂得藏拙,能容人,并善于用人,才成就了一段将遇良才的佳话。

三国时,蜀国主持朝政的蒋琬就是一个有容人之量的人。他与部下杨戏说话,杨戏总是只应不答,有人责其“怠慢”。蒋琬说:“人各有脾气秉性。让他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只好不作声了。”蒋琬如此为他人着想,自然能成大事。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那人际关系也就和谐了。

其实,学会包容别人,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虽然包容的根本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但实际上在别人因为自己的包容而纠正错误并有所进步的同时,自己也有收获。人生容量的大小往往体现在人的涵养与境界上,它决定了人的成败与得失。我们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学会包容别人,过有“容”的人生。

容纳他人的缺点才能成就自己

古人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世上有能人,但绝对没有完人。每个人独立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具备宽广的胸怀。

我们知道,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人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赏识而活,不会是为了挑剔而活。每个人从内心都是愿意和赏识自己的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而不愿意和整天挑鼻子挑眼的人一起。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要做到宽容,就要学会用“电脑窗口”功能,看他人优点时最好使用“最大化”,看缺点时和无关要紧的事最好使用“最小化”。

人人心里都会留有一些空间,用来容纳别人的不足与缺陷,只是这个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也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小人肚里难容针,你所能容忍的越少,说明你的心胸越狭窄,容你所容,容他人所不容。其实,给他人空间,往往是给自己机会。包容的空间越大,最终赢得的越多。

在刘邦手下,有一个重要的谋臣叫陈平。他先是跟随魏王,后来又跟随项羽,最后才投奔刘邦,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他和他的嫂子有暧昧关系,是个好色之徒;他来到刘邦阵营之后就大肆收受贿赂,以权谋私。虽然陈平的缺点很多,但受到了刘邦的信任和重用。

有人看不惯,把陈平举报了。当刘邦接到举报信后,当即就把当初推荐陈平的魏无知叫来,责备道:“你怎么搞的,瞧你给我找的这个人?反复易主,贪财好色,这不是个小人吗?”魏无知委屈地说:“我推荐的是陈平的才能,不是他的德行;陈平的德行是不好,可是他有才啊!现在我们正与项羽争夺天下,最缺的是有才华和能出主意的人。”刘邦看着魏无知那张苦瓜似的脸,心想:是啊,一百个庸才也抵不上一个人才,还是留着以备后用吧。

当时,刘邦与项羽对峙,战事不利。刘邦想,该让陈平上场了,问他该怎么办。陈平出了个离间计的主意。为了进一步考验陈平,刘邦给了陈平四万两黄金让他去办这个事情,而且不问出入。什么叫不问出入呢?就是不管你的账,随便你怎么花,给我把事情办妥就行了,剩下的都是你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重金的诱惑之下,陈平使出浑身解数,项羽最重要的谋臣范增很快就被扫荡出局了,当然,陈平也收获颇丰。这一场豪赌,刘邦和陈平都成了赢家。

可见,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宽容的品质,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识大体顾大局的人。

“容人之过”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之强大,非一般策略所能及。它往往能激发对方的感恩之心和内在潜力,不但死心塌地而且还非常卖力地为自己效劳。如果你能包容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拥护和尊敬,你会拥有较高的威望,得到较高的地位,成就自己。

不计较的人生不烦恼

如今,很多人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烦恼无比,这是为什么?或许很大的原因就是太计较、太过在乎了。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做到不计较,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与处理“心理不平衡”的问题。由来功名输勋烈,心底无私天地宽。所以,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么会患得患失呢?

计较是人性的缺点,它会让我们失去太多宝贵的东西。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一个事事都计较的人,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更珍贵的东西。

与别人相处时,最怕的就是太过认真仔细、斤斤计较。相反,如果能够做到宽容别人,那么就没有处理不好的同事关系,没有化解不了的恩恩怨怨。古今中外有不少名人,大凡“人物”都有“王者风范”“领袖品质”“大将气度”,而“小肚鸡肠”的人最终难成大器。

我们要有一种豁达的人生理念,做人不要去计较一些小事,要有心纳宇宙万物的胸怀和气魄,能够把现实世界中的世道人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外世界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世界的宽窄。

一个胸襟宽阔的人,纵然住在一间小小的囚房里,也能把囚房变成大千世界;而一个心量狭小、不满现实的人,即使住在摩天大楼里,也会感到事事不能称心如意。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在他们身上积聚了无穷的能量,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去计较身边的一些小事。

春秋时期,管仲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天资聪慧,遇事好动脑筋,总要刨根问底。当时,管仲家生活困顿,为生计所迫,他想学做买卖。他先是把母亲编的草帽拿到集市上去卖。草帽编织精美,所以定价很高,可结果整整一天,一顶草帽也没有卖出去。

当管仲又饿又困时,鲍叔牙路过此地。经过一番交谈,管仲的学识和修养令鲍叔牙对他刮目相看。当了解管仲的身世后,鲍叔牙非常同情,便把管仲请到旅馆住下,与管仲纵论天下大事。后来,二人合伙做买卖,还结拜为兄弟。

管仲家里贫穷,做买卖的本钱都是鲍叔牙的,但是赚来的钱,鲍叔牙总是把多的一半分给管仲。管仲很过意不去,鲍叔牙说:“朋友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你家里不富裕,就别客气了。”

后来,鲍叔牙和管仲一起入伍当兵。当敌方发动进攻时,管仲总是躲在后面,撤退时他又跑在最前面。士兵们私下里议论管仲是一个怕死的人,鲍叔牙辩解说:“管仲并不是真的怕死,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老母亲。”管仲听到这些话后非常感动,感叹道:“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叔牙啊!”

再后来,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帮助下取得王位,鲍叔牙官封宰相,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管仲则帮助齐桓公的对手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管仲被囚。鲍叔牙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便对齐桓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大王若能得到他的辅佐,称霸于诸侯则易如反掌。管仲并非与你有仇,只是当初效忠公子纠而已。大王若不计前嫌重用他,他也一定会忠于您。”

齐桓公便不计前嫌,重用了管仲。在管仲和鲍叔牙的辅佐下,齐国渐渐强盛起来,齐桓公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千百年来,“管鲍之交”一直被誉为交友的最高境界,鲍叔牙宽阔无私的胸怀以及对朋友的了解和信任也永久地被人们称道。

一个人计较得越多,并不意味着他得到的就会越多。如果整日计较自己拥有的“够不够多”,是极容易将自己心中真实需要的那份快乐忽略的,进而变得郁郁寡欢、满脸愁容。只要我们将这个心结解开,生活会更轻松、更快乐、更幸福。

毫无疑问,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无礼貌的攻击。这时,你就要尽量克制自己,做到不计较别人的毁誉,不因为小事就和别人生气,纠缠于口舌之争。

黄炎培先生曾经现身说法:“人家的毁誉,不必计较。我小时因为穷,为别人鄙视,屡向人家求婚而被拒绝,直到第六家,我已故的王夫人家,先岳父王筱云先生赏识我的文章和楷书,才玉成我的婚事。不久在科举场中,我露了头角,贺者盈门,都说早就看出此儿不凡。及后参加革命,遭逮捕,险被杀头,立时声誉骤落,大家又看不起此儿了。适避难归来,稍利事业,乃又受称誉。吾乃大悟,做人做事要时刻力求上进。犹如逆水游鱼,至为艰苦。”

在这里,黄炎培先生主张用“不必计较”来对待毁坏人名声的“人言”,要求人们不必把个人的名声看得过重。因为毁人名声的人也许得逞于一时,但不久定会败露。一个人的品行是有目共睹的,它最有说服力。

如果我们计较太多,对解决问题帮助并不大,甚至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无尽的麻烦,让人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而平心静气地去分析事情的缘由,并理智地寻求解决办法,往往能够达到比计较更好的结果。

人生难免受些委屈与伤害,与其耿耿于怀、郁郁寡欢,不如坦坦荡荡、泰然处之。凡事看淡一些,不牵挂、不计较,不伪装自己的缺点,不计较别人的误解,不减少对生活的热情,是是非非无所谓。我们要充分地挖掘生命的潜能,为社会做贡献,给别人、给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抛开“自我中心”,就不会遇事斤斤计较,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自私心”

记得,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两个村庄中间有一大片无边无际的沙漠。如果有人想到对面的村庄,有两种选择:第一,绕过沙漠,但要走二十多天;第二,横穿沙漠,只需走三天,但有生命危险。很多人试图横穿过去,最终却葬身沙海。

有一天,一个智者经过这里,想了一个好办法:在沙漠里,每隔一段距离种一棵胡杨,一直种到对面的村子里。如果胡杨活了下来,他们就可以沿着沙漠来往;如果胡杨没有活下来,大家还可以沿着枯树苗走。只要每经过枯树苗的人都把它往上拔一下,避免被风沙淹没。最后,虽然胡杨没有成活,但全变成了路标。两个村子的人靠这些路标来往了十几年。

这一天,一个僧人来到一村庄,想到沙漠对面的村庄化缘。村民们告诉他,沿着胡杨走,记得将要快倒下的胡杨插好,将快淹没的胡杨拔一拔。但僧人却没当回事,心想:“反正我就走这一次,胡杨淹没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对很多即将淹没的胡杨不管不问。

不料,当他走到沙漠深处的时候,突然遭遇大风暴,很多胡杨都被淹没了。没有了这些路标,僧人再也没有从沙漠中走出来,最后活活渴死了。

一些自私的人总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信条,看似“明哲保身”,结果却吃了大亏,甚至像故事中的僧人一样丢了性命。虽然遇事自我保护本是天性,但我们在关爱自己的同时多想想别人,互相关爱,也是一种皆大欢喜。

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常常以自己的情绪为情绪,以自己的意志为意志,凡事都只希望别人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在这些人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我们扪心自问,自己愿意和自私的人相处共事吗?答案肯定是不。既然如此,我们自己就不能自私自利,否则会失去很多朋友。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能只顾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要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设身处地地多替他人想一想。

歌德与席勒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他们不仅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小城中,相距不过几百米远。

歌德于1749年生于法兰克福一个贵族之家,在不同的城市学习法律,早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著名的诗人,并供职于魏玛的宫廷。而席勒是一个军医的儿子,出身于拮据的市民家庭,1岁的时候被公爵强制塞进了斯图加特的军事学校,不情愿地学起了医。

在相识之初,他们都不喜欢对方。席勒这样评价歌德说:“即使对他最亲近的朋友,他也从不吐露心曲。在任何事情上都抓不住他。我的确认为,他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利己主义者。”而歌德当时对席勒也并无好感。

很多年后,他们才坐下来讨论这个问题。其中一个这样写道:“我怀疑,我们是否真的走得很近……他的世界不是我的,我们的思考方式看起来是那么不一样,总是围着他转让我感到很颓丧。”另外一个人则觉得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根本就是分别在“地球的两个半球上”,但这些并不影响两人成为朋友。

1794年7月0日,歌德和席勒参加了在耶拿召开的自然研究协会的一次会议。散会后,两人同路,边走边谈,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谈话。

在8月日,席勒真诚地给歌德写了一封信,对歌德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价。他在信里谈道:歌德是个天才。天才的本质特点乃是自己的行动,自己并无意识。因此席勒大胆地说道,歌德对他自己并不了解,也无法正确分析,“天才对自己总是个谜”。

席勒正直诚恳的性格和深邃精湛的思想给歌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歌德摒弃了对席勒的成见和隔阂,把他视为知己好友。

可见,尊重别人的人格是赢得别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要降低别人的人格,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因为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喜欢你。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学会宽容别人,才能快乐自己

诗人汪国真曾说:“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的确,快乐不是别人可以给我们的,而是要由我们自己来解脱,自己来超越。想要得到快乐,就不要太过敏;太过敏的人,对周遭的一切都太在意了,那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条绳子绑住自己一样,真是自找麻烦。宽容就好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每个人,连接着整个世界。如果没了宽容,世界将不会是个完整的世界。

宽容是一种胸怀和气度,更是一种境界。只有善良的人,心中才有宽容,只有慈悲的心灵里才能放得下宽容。宽容看别人,其实就是宽容自己,它可以化解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多一点儿对别人的宽容,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点儿空间。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

唐太宗时,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知书达理、贤淑温柔、正直善良。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因此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

虽然长孙皇后出身显贵之家,又贵为皇后,但她却一直遵奉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带动了后宫的朴实风尚,恰好� �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做出了榜样。

气度宽宏的长孙皇后还机智过人。有一次,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义愤填膺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长孙皇后问明了缘由,也不说什么,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唐太宗满头雾水,吃惊地问:“什么事这样慎重?”长孙皇后答道:“臣妾听说只有明主才会有直臣,魏征是个典型的直臣,由此可见陛下是个明君,故臣妾要来恭祝陛下。”唐太宗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魏征也就得以保住了他的地位和性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做一个快乐的自己,就必须学会宽容。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思想更加快乐,宽容可谓人生中的一种哲学,一种艺术。正因为有了宽容,我们才能练就宽广的胸怀,尽容天下难容之事。

宽容是快乐之本。多一些宽容,人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心;人们的生活就会多一分温暖,多一份阳光。深邃的蓝天容忍了狂风暴雨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狂,才有浩渺无垠;青草经历了北风一时的暴怒,才会有“春风吹又生”……让我们对别人多宽容一些,那会让自己快乐无限。(未完待续)

利他与分享:马云推崇的商业理念》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轻小说小说,哔嘀阁转载收集利他与分享:马云推崇的商业理念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