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嘀阁 > 轻小说 > 印象宜昌 > 回眸中书街(5、6)

回眸中书街(5、6)

回眸中书街(5)

五、王汝玉的字

公元1407年的冬天,也就是明永乐五年还剩不了几天了,南京城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把*盘虎踞之地变成了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一名身穿粗布棉袍、里面却只穿了一条单裤的仆人从因为天冷、没几个行人的街上走进离那座大名鼎鼎的常府不远的一座小院,在还挂着冰凌的屋檐下跺了跺冻得发僵的双脚,轻轻推开虚掩着的房门,走进了因为窗户上糊了白纸、地上又生了白炭火,就有一股热气迎面扑来的书房,本来已经有些不听使唤的口舌就变得灵活起来,恭恭敬敬的喊了一声:"博士爷,我回来了。"

也许是因为屋里温度还可以,他口里所称的那位博士爷既没有穿官袍,也没有穿长袍,不过就是一身夹衣,头上也光着,站在那个大大的书案前,聚精会神,收走*蛇,正在书写一幅牌匾。既王汝玉是公认的书法大家,水墨画也画得出神入化,自然会经常有人慕名而来,这样的情况很正常。不过那个站在博士爷旁边,背着手,正在歪着头欣赏书法的那个男人似乎有些面熟,仆人想了一下就想起了他是谁,赶紧就地跪下,咚的磕了一个头:"首辅大人,恕小人有眼无珠,没认出您来!"

仆人说的不错,那位正在欣赏书法的中年男子正是字大绅,号春雨的江西吉水人,当今的内阁首辅,也就是前面出现在郑和二下西洋的现场,因为说话过于直白而差点和三宝太监闹僵、俗称的宰相解缙(公元169-1415年)。自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88年)中进士以后,一步步的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朝廷的所有军机大事。

"这就叫狗眼看人低!"那个仅仅只穿了一件夹衣、挥笔疾书的中年男子骂了那个仆人一句,呵斥道:"还不快滚出去,给首辅大人沏一壶西湖*井来!"

那个仆人一边点头哈腰的答应着,一边不忘赶紧给刚刚放下毛笔的自己的主子王汝玉拿来一个热毛巾,让他擦擦手,然后才离开。

"汝玉,等等擦手。"解缙摆了摆手,他身边站着的一个随从立刻拿出一幅水墨画放在书案上,呵呵一笑:"怎么样?!好吧?这可是赵仲穆(本名赵雍,元代书画家,约公元190-160年)的画,卿等可是他的鉴赏者,你的字写的好,能不能在上面写上两句?刚才是受人之托,现在可是自己的藏品。"

到了永乐年间,正值明代中叶,随着经济繁荣,封建特权加大,物资供应充裕,皇亲国戚、达官贵族、富商土豪挥金如土的消费欲日趋膨胀。史料记载,上海松江的朱文石不惜"用冬米百担买何柘湖峰石一座,名青锦屏,四面玲珑……移置文园,特建青锦亭玩之";而一把产于日本的乌木柄泥金面的区区纸扇,经过制扇名手"近年则有沈少楼、柳玉台,价遂至一金,而蒋苏台同时,尤称绝技,一柄至直三四金,冶儿争购,如大骨董(古董以前的字面)。"解缙得了直到现代也依然是如雷贯耳般著名的赵仲穆的画、让王汝玉题字,无疑是锦上添花、相得益彰。

那个本名叫王燧、字汝玉,可是在几乎所有的史料中除了宜昌以外、却全都称呼为王汝玉的翰林如今已经是翰林院的五经博士了,诗词*得、山水人物花鸟也画得,尤其是一手毛笔字更是写得出神入化。数十年笔墨积淀,造就了他的笔墨功力的深厚,其毛笔书法线条干净利落,粗不臃肿,细不羸弱;短则精悍、厚实凝重,长则劲健、势如破竹,富于**和变化,充满了中国书法由笔墨所展现出的那种神秘张力,在线条字形的变化中,将自己丰富的文学造诣和**倜傥的气韵跃然纸上。

王汝玉腕下笔底顺势涂抹,力道把握恰到好处,在那幅赵仲穆的画上的题款写的是:"南朝无恨伤心事,都在残山剩水间"。

回眸中书街(6)

六、解缙其人

但凡读过《明史》或者知道一些明代那些事的人,无疑都知道那位曾经红极一时的内阁首辅解缙。他恰恰出生在明朝建立的第二年的洪武二年(公元169年),用火红年代的一句话形容就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书香门第出生的他从小聪慧绝伦,过目不忘。七岁能赋诗作文,十二岁熟读四书五经;洪武二十年(公元188年),十九岁的解缙参加江西乡试,一举夺得解元,人称"解解元"。次年到南京会试,排名二甲第七名。

有学者考证,因为在考试中展现了他言辞锋利、不知收敛的性格特点,所以被考官从一甲推后到二甲;又有说法称,因为解缙的祖父和父亲都与明**朱元璋(公元18-198年)有过交往,也因为他自己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才会仍然受到了朱元璋的关注,被任命为翰林院中书庶吉士(明代文官职位,掌编修国史、编辑奏章、进讲经书和草拟诏谕等高级文墨工作,也就是现在的首长秘书。而在明代,更是形成了非翰林院庶吉士不能入阁的惯例)。

都说生性聪敏是天赋,而抓住机遇似乎更为重要。不过朱元璋死后,继位的明惠宗朱允炆(公元177-?)根本瞧不起那个翰林院官居九品的解缙,只是忙于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密谋削藩;不料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率军南下,一举攻占南京,夺取皇位。正好遇到解缙等人前来表示效忠,班底中本来就缺乏文臣的朱棣就把拟诏的任务交给了在明惠宗手下备受冷遇的解缙,而解缙在诏书中十分完美的解释了燕王起兵原本只是想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但是因为朱允炆不知去向,所以只好迫不得已,才不得不登基即位。

这份诏书用的那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好的表达了燕王起兵、取而代之的理由,自然无疑会受到朱棣的满意。解缙在一个月之后就收到了朱棣给予他的第一份赏赐:连升三级为翰林院正六品侍读;不久,朱棣又命解缙同黄淮、杨士奇、杨荣、胡广、胡俨、金幼孜七人一起入值内阁,这也成为明朝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的班底,从此设立内阁为皇帝顾问班底,协助处理机密重务成为了常态,也标志着解缙从此成为了皇帝身边的心腹忠臣。据史料记载,有时候夜深了,朱棣**睡觉,仍然会叫解缙坐在自己*前交流对国家大事的看法。

解缙是个思维敏捷、才华横溢之人,在各种史料中不仅留下了近500首诗词,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联句故事。比如记载了那个得了病还坚持司事、四十五岁就死于任上,"郡之人为之罢市,奔走泣吊,如丧所亲"的胡子祺(公元1-177年)生前和解缙一起逛南京,只见沿河两岸长着的金线细柳的柳丝悬垂水面,还有三两渔人垂钓河畔,胡子祺即景生情,信口而出:"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解缙见桥下有**子正在叫卖玉簪花,便眼前一亮,说出下联:"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对仗工整,实为佳联。

还有一次,有一大臣阴阳怪气的说出上联:"二猴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解缙的下联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非常巧妙的以牙还牙。只是解缙最著名的还是被毛**曾经引用过的、被收入《毛选》的那幅对联,据说是解缙用以讽刺东厂锦衣卫纪纲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有人评价解缙的文章写得雅劲奇古,极具个性特色;政论文直抒*臆,气势充沛;人物传记叙事简洁,描摹生动;诗歌尤工五言诗,现存诗五百余首;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解缙无疑是那位浪漫主义的大家李白的忠实粉丝,就和他在诗中所写的那样:"吾闻学士真**,豪气直与元气伴。金銮殿上拜天子,叱呼*幸如苍头。贵妃捧砚恬不怪,力士*靴惭复羞。"豪迈倒是豪迈,潇洒也倒是潇洒,得意更是举世无双。只是唐代的李太白因此丢了官职,而解缙更是因为如此的性格而最终葬送了卿卿性命。(未完待续)

印象宜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轻小说小说,哔嘀阁转载收集印象宜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