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嘀阁 > 轻小说 > 《舍得》 大全集 > 第二章在舍得中摒除欲念,调整事业心态(4)

第二章在舍得中摒除欲念,调整事业心态(4)

7.进中有退,退中有进

西汉时有一位享有盛誉的大侠叫郭解。有一次,洛阳有个人跟另一个很有势力的人结下了怨恨。这人害怕很有势力的人以后会为难自己,就请了地方上的一些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然而对方就是不肯给这个面子。这人无奈之下,找到郭解,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这个很有势力的人,并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

按照常理,郭解此时不负他人所托,完成了化解恩怨的任务,就可以走人了,可郭解还有高人一着的地方。他对这人说:“你们的这个事,听说过去你们当地许多有名望的人都来调解过,但是都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你、我担心。因为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的人感到丢面子。他们心里就难免会对我们有所怨恨。为了免除你、我以后的麻烦,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就是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后,你再把面子给他们,算做他们完成这个美事的。这样你、我都不会有后患了。”

这就是郭解的高妙之处。

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儿子比朱元璋死得还早,所以朱元璋就把大儿子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元璋不立儿子,却立孙子为皇储的做法,让他的另外几个儿子非常不服气。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为建文帝。建文帝的十几个皇叔在各地拥兵自重,严重危及他的利益。于是,他开始“削藩”,陆续罢免皇叔们的职务。到最后,就剩下燕王和宁王两个人了,由于他们的力量已经发展得十分强大,建文帝很难对他们下手,所以暂时存留下来。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当时他驻守在燕京(今北京),对于建文帝来说,朱棣是最大的威胁。所以建文帝一方面派人去燕京,直接掌管军政大权,另一方面收买了燕王身边的人,让他们密切监视朱棣的行动。朱棣感觉到形势十分危急,于是就装起病来。建文帝当然不相信,就让在燕京的官员前去探听虚实。那个时候,正值盛夏,酷暑难耐。朱棣却穿着皮袄,坐在炉子的旁边,浑身一直打哆嗦,还不停说:“天气太冷了。”被派去的人看到这种情形,相信朱棣的确是得病了,但是被收买的燕王身边的人却秘密向朝廷报告,说燕王没有病,他是为了蒙蔽朝廷,朝廷应该马上采取行动。建文帝就密令燕京的守城副将张信捉拿朱棣,并把他押到京城金陵去。

不料,张信原是朱棣在金陵时候的好朋友,并且张信还受到过朱棣的许多恩惠。他于是就跑去告密。朱棣仍旧假装病情十分严重,不肯开口讲话,张信非常着急地说:“我冒着灭门之罪的风险过来告诉你实情,难道你连我都不肯相信吗?”朱棣这才起身,跟张信商量应对之计。由于当时燕京的军政大权是由两位朝廷大臣来掌握的,所以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先杀掉他们二人。于是朱棣便诡称,自己将要赴京去请罪,那两个官员不知道其中有诈,于是,就到燕王府来商量其中的一些具体事情。毫无防备的他们,立即就被朱棣布置好的伏兵逮捕了,与此同时,燕王府的内奸也被朱棣给揪了出来。实际上,深谋远虑的朱棣早已经采用了谋士姚广孝的计谋,在自家的后花园秘密地训练了一支精兵。这时他便率领着这支精兵发起了反攻。很快便攻下了燕京的各个战略要地,并且把燕京的整个局势都控制住了。紧接着,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开始进攻京城。然后经过数年的战争,最终夺取了皇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成祖。

做事情只有事先准备、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进时思退,是说在决定前进时,首先要对失败有思想准备,对困难有提前认知,这样才能在情况不利时,做到有路可退。而退时思进,则是让人不要轻易放弃,所谓坚持就有机会。无论是郭解的进时思退,还是朱棣退时思进,都是做事情的通盘考虑。考虑通透全面了,方能在未来变幻莫测的生存游戏中进退自如。

8.善于变化

灵活是善于应变,不拘泥于俗套。《孙子兵法》认为,用兵应该像水一样,因敌变化,为人处世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学会随机应变,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灵活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这样才不会吃亏。隋唐时期的教育家徐文远就是一个能灵活处世的人。

徐文远是名门之后,他父亲徐彻是南梁的秘书郎。梁国灭亡之后,徐文远全家被俘西行,后来定居于偃师。由于当时家贫不能自给,哥哥徐文林就常在街上摆摊卖书,年幼的徐文远每天都到哥哥的书摊上读书。经过长期刻苦自学,徐文远能博通五经,对于《左氏春秋》更有独到见解。隋炀帝大业年间,徐文远任国子博士。他开业授徒,很多人拜他为师。有趣的是,在隋末战争中的一些风云人物,如杨玄感、王世充、李密等人都曾经在他门下学习过。

在后来的战争中,李密率瓦岗军围攻洛阳,隋将王世充在城内守御。由于长期的围困,洛阳城内的百姓断粮了。这时,住在洛阳城中的徐文远,像一般民众一样,有时也不得不出城寻找吃的。有一次出城时,徐文远被李密部下抓住,送交李密。李密一看是自己的老师,立即请他上坐,以学生见老师的礼节向他叩拜。文远对李密说:“以前我教授过将军,而今天将军拥兵百万,威震四海,还能这样恭敬地对待我,可见将军是很有修养的人!”于是,他向李密建议应该怎样向前发展,又指出王世充为人残忍,心胸狭隘,是国家的祸患,要李密坚决地消灭他。李密惊奇地说:“我以前总认为先生是个书生,不熟悉军事,谁知道策划起来,竟然谋略过人!”

李密兵败以后,徐文远又回到洛阳城内,屈居于王世充的治下。王世充自立为王,仍以徐文远为国子博士。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总要十分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倨傲,但却对王世充恭敬万分,这是为什么呢?”徐文远回答说:“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用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会被他杀死,所以我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他相处。难道不应该如此吗?”后来,徐文远的儿子看不惯王世充的所作所为,出城投奔长安的李渊去了。王世充大怒,断绝了徐文远的薪水供给,徐文远差点饿死。不得已之下,徐文远又出城寻食,为唐军大将罗士信所得,送往京师长安。到长安后,仍为国子博士。

徐文远对待学生李密与王世充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因人而宜、灵活处世的智慧,总之,要尽可能地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在隋唐时期同样能因人而宜,灵活处世的人还有很多,像裴矩也是这样一个人。裴矩是隋朝重要的顾问大臣之一,是出色的外交家与战略家。然而对于裴矩的人品,历史上一直有争论。有人根据裴矩在“隋而佞,在唐忠”的事实,断言裴矩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隋炀帝爱听别人奉承他的话,裴矩就千方百计地奉承,把隋炀帝夸得忘乎所以,所以十分信任他。然而当他降顺了唐朝以后,很快发现,唐太宗和隋炀帝不是一路人,唐太宗为了帝位的巩固,善纳人言,裴矩摇身一变,成了常常“犯颜直谏”的诤臣,又同样受到唐太宗的夸奖。

徐文远与裴矩灵活表现,有人说这是知识分子的劣根,事实上是过于苛求了。生命是宝贵的,有时为了保命,灵活地做些变通,也是无可厚非的。一个人想在水里游刃有余,要掌握一定的游泳技巧,现实生活也一样需要很多技巧。当然,灵活处世到没有原则,甚至是丧失做人的准则,这也是不可取的。

灵活处世最好的办法是内方外圆,既遵守原则,又讲究灵活,“方圆有致”才不会吃亏。(未完待续)

《舍得》 大全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轻小说小说,哔嘀阁转载收集《舍得》 大全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