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嘀阁 > 轻小说 > 岁月小贼 > 北莽的长老王女,大魏的皇帝

北莽的长老王女,大魏的皇帝

王诩或许做梦也不会想到,在自己离开王都之后,会发生一件令两国震惊的事情。

传奇长老阿木尔,带着王女归来。

没人相信,这个吉尔姑娘真的是王室的遗孤。王室已经消失了,和王室紧密相关,甚至和北莽大王关系密切的人,也没能逃脱过一次次的大清洗。

没有任何文献,也没有所谓忠臣证明吉尔是王女,或者说,吉尔是否是真正的王女,并没有什么意义。

王诩的政治手段,经济管理调控的能力,军事水平,人格魅力是远远超过北莽大王的。北莽大王除了天生优越的身份以外,并没有任何值得人们供奉的资本。

这是个封建的朝代,虽然没有正式的宗教存在,但是却有君权神授的概念。这是个讲究血统的年代,分封制和贵族制,就是一个通过血脉为纽带,维系起整个统治阶级的社会结构。

没错,王诩名不正言不顺,但是上述两条,并不能对王诩造成太大的威胁。

君权神授?在北莽,作为神秘主义的象征,在人们心中有着沟通上天的力量的,其实是国师,而不是北莽大王。或许第一代的北莽国师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野心和远见,在这个看重血统的世界里,就是第一任北莽大王,也没有想到,一个不依靠血脉传承的派系,居然能够暗中窃取到这个帝国的最高权力。

正因为北莽国师的职位传承并不根据血脉进行,所以不会引起帝王家的疑心,最多进行一些打压,也是类似于对于权臣之间的平衡,而不是面对谋逆。

这个世界的历史中,并没有大禹创建夏朝的经历,所以不能够以史为鉴,或许成就了这个世界君王眼界的短板。

君王乐意将这个精神象征的职责交给国师,而自己手握实际的权力,热衷于享乐,功成名就是君王的,背锅是国师的。

只是将眼光放得再远一点,就会发现,如果这个国家所有人的精神都寄托在了某个人身上,这个人的权力,甚至要高于君王本身的。江可载舟,一颗赛艇……啊不对,亦可覆舟,即使这个世界的贵族体系再为完善,真正支撑起这个国家结构,提供人口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还是这些身为劳动力的平民。

所以,谁会在乎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从来没人见过的,自称是王女的人?

虽然这个女子是阿木尔推荐的。

阿木尔是传奇长老没错,阿木尔刚刚打完胜仗没错,但是这不代表,这个世界上有任何一种功绩,可以动摇所有贵族的利益。

北莽好像一条大江,水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暗流,这些时日人员的调动,部落之间的资源分配,一部分是为了和大魏的战事,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王诩清洗了王室之后,站队之后要承担的代价。

王诩既然能够稳稳的坐在这个国家最高的椅子上,说明这个国家的权力体系已经承认了王诩本身,王诩也是必然符合这个团体的利益的。而且王诩上位以后,那些最开始支持王诩的,必然事后要受到王诩的重用。

现在北莽的权力关口都是这些人把着,这些人也很清楚,自己能够坐到这种位置上,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初支持了王诩。如果这时候有人推翻了王诩,那他们的后果必然和他们曾经推翻的那些人一样。

阿木尔第一时间被关押了起来,在做出这一些事情之前,甚至没有人先通知王诩,做的雷厉风行,甚至王都未乱的时候就已经执行完毕。

但是,这种铁血手段,并没有彻底将这件事盖过去,北莽王都还是乱成了一片。

与其说是都在争论吉尔姑娘王室身份的真假,倒不如说,这是保皇党和革命党之间的一次攻讦。

维持一个正常的国家,权力阶层中,也是需要一些道德标准符合普世价值的存在的。保皇党的存在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又或者说,在北莽王室被清洗之后,这些保皇党的地位一落千丈,已经引起了他们极大的不满。

别忘了,他们在这之前,作为北莽大王最嫡系的力量,他们所被授予的权力,也是极大的。虽然现在这些权力已经被没收,而且转交了他人,但是正因为这些人中大部分是贵族,而贵族之间维系关系,很大的一部分是血统而不是权力本身。

就好像一个人就算当了大官,在家族聚会的时候,面对族长依旧要保持恭敬。当然,如果这个权力高于整个家族权力本身的总和,那就另外算了。

这些人手中握着的那些力量,在吉尔姑娘这个引子出现之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无数的小册子在王都中流传,大魏官方的一些报纸,以及王诩上位之后,为了广开言路,又或是为了宣传,宣布成立的模仿大魏官报的言路,也传出了很多纷杂的消息。

这些消息大抵有以下几种:

第一,王诩出征,王女选择在这时候归来,到底有什么样的深意和想法?

第二,现在阿木尔长老广受民众的爱戴,在王都贵族圈子,以及长老圈子中有着很大的话语权,身居要职,功高震主,是否也起了和当初王诩一样的想法?

第三,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王女,会不会是大魏什么阴谋?

只是第三种说法刚刚出来,立马就被群众们抵触的舆论所掩埋。在他们的心目中,王权连自己本国人都无法插手,大魏这边还能做什么马脚不成?这一点是无论平民还是贵族都无法接受,甚至不愿意去想的。

前两种说法作为基础,起先是在北莽的大小酒馆中流通,再后来贵族之间也因为这些阴谋论人心惶惶。

阴谋论是种很有趣的东西,明明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种贬义词,可是在真正信息所获不健全的时候,人们比起来合理的猜想,反倒更容易相信所谓的阴谋论。甚至这种选择不止出现在蒙昧之人身上,就是极为客观理智之人,多半也会受到这种误导。

舆论的重心开始朝着王室正统和国师一脉的矛盾作为核心,开始衍生出来更多的矛盾。

没人知道,这舆论的背后,有什么样的黑手在推动。

每一任帝王都知道粉饰历史,甚至在位时期,也会对自己的政绩大加赞赏,对自己即位之前的一些事情,加上艺术手段乃至神化来修饰,因为他们也都清楚舆论的力量。

可是,在纸质书价格寻常人家难以承担却没有互联网,有文字狱却没有没有V*N和快照,甚至茶馆都敢明着贴出来“莫谈国事”却没有“民主斗士”敢于批判的年代,他们玩弄舆论的手段,实在是小儿科。

就在舆论战做一团的时候,没人注意到,几只信鸽正来往于大魏和北莽之间。

有句话很有意思“更容易让人肯定某件事的往往不是自己的战友而是敌人”,大魏针对北莽猜想吉尔突然冒出来这件事,和北莽展开了跨国的舆论战斗。

这些争斗源自文学界,那些成天只会吟诗作对,看够了风花雪月的读书人,总算是有了能够“报效国家”的手段,而且不用上战场,也不用撞死在宫门口,只要动动嘴皮子骂骂人就行,那这些读书人还不和狗见了屎一样往上扑么。

有的人说:“就是我们搞事情,你们来打我们啊!”

有的人说:“居然侮辱我们大魏,简直是找死,信不信我大魏军队打爆你们北莽狗头?”

总之,内部矛盾被王室和国师一脉分担,外部矛盾引发了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碰撞,吉尔姑娘一下子站在了风口浪尖,却好像吉尔姑娘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

只是没人想到,若是吉尔姑娘真的乘着这风浪坐上了潮头,那她将有俯视众生的权力。

……

大魏历白虎二年秋,北莽国师诩刺魏帝于萍城外,帝内卫战死七十二人,重伤一百六十五人,帝右臂中流矢而疾走,贼逃,萍城陷。

魏帝没死,王诩也无碍。

但是王诩在万军之中,连杀七十多名大内高手,重伤一百多人,这样彪悍的战绩,实在是大大激发了北莽军士的信心,也让大魏的军士们体会到了恐惧。

魏帝右臂被王诩射中,慌了神的魏军连夜撤退百里,萍城的老百姓被屠戮一空,在史书上留下的戏码,却不知道比魏帝伤了一臂要少多少笔墨。

本来以为借着这次机会,即使不能留下魏帝,起码也能够取得一番大胜利。

没想到,第二天,已经退到了荞城的魏帝,却在看了一个裨将,两个内臣的头之后,带伤出战,伤臂挽大弓,三百五十步之外射中北莽大旗。

此举确实让大魏的气势到达了顶峰,更何况这支军队的主力是凤仙营,独属于赵家的利刃。

逆推的过程来的很突然,可是皇帝陛下并没有表现出来太大的惊喜,犒赏了三军之后,皇帝陛下就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中。

大魏士子赞曰:“沉稳厚重,堪比高祖。”

回到营帐之后,老太监拿着一条热毛巾走了上来要帮魏帝擦拭,却被魏帝自己接了过来。撸起来玄色的战袍,袖子已经因为血液和伤口黏结在了一起。这是今日强行开弓的代价,魏帝轻柔的将热毛巾敷在伤口处,等到那些血痂有些软化之后,再缓缓的将袖子撕扯下来。

魏帝虽然是皇帝,但是也是个活生生的人,要是一个人独处或者面对别人的时候,都要强行做出一副坚强的样子,那是要活活累死的。皇帝也是人,是人就会觉得疼。

老太监脸上满是苦涩和担忧的看着魏帝做完这一套动作,接过来满是鲜血的毛巾,唤太医进来帮已经擦拭好伤口的魏帝上了些药。

魏帝此次受伤其实很严重,毕竟那一箭是王诩所射,内蕴真气,并不是那么简单。魏帝不愿意轻造杀孽,这次也确实没带过来多少好医生,总不能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伤势其实很严重之后,就为了稳定军心,看一次病砍一个头吧。

魏帝接过来老太监递过来的一张纸条。

一国之君,平日里看的多半是华美的奏折,甚至丝帛制成的书写工具所记载的信息。这纸条实在是寒酸的不行,要是让礼部知道了,定要参这人一本。

只是,似乎大魏礼部的权限,似乎还管不到这个给魏帝传纸条的人。

因为这个纸条上的署名,是北莽的阿木尔长老。

岁月小贼》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轻小说小说,哔嘀阁转载收集岁月小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