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嘀阁 > 轻小说 > 饮冰夜谭之与花有约 > 第九回竹韵茗烟

第九回竹韵茗烟

竹韵潇潇,古井枇杷齐入画;

茗烟袅袅,波光云影尽知音。

却说拈花叟回去后找到十三郎一问,原来这碧鸡坊坐落在城东锦江边上,乃唐代女校书薛涛的故居。心想这倦客也自在,总爱在这些场所厮混,比我老花活得要滋润许多。当晚有些不想就睡,索性翻出了薛洪度的诗集,一路读去……

第二日傍晚时分,拈花叟依约前去。按十三指点的路径从望江公园南大门进去,一路竹韵潇潇十分宜人。行至薛涛坟时,已远远看见倦客肃立在彼,口中正朗诵道:

“独坐黄昏谁是伴,怎叫红粉不成灰?”

不觉脱口赞道:“好联!”倦客回过头来道:“怎么来得这么晚,我已经等候多时了。”拈花叟道:“你选得好地方!进得门来,这竹林就如同八阵图一般,我头都转晕了,要不听到你在那里发酸,我还不知寻到何时!?”

倦客呵呵一笑道:“难不成这千杆翠篁还不抵你多走那几步路么?至于这酸么,你可别口没遮拦!此集句联乃两朝重臣,晚清时期号称铁面御史的民国元老荣县人赵熙所撰!你过来看看老先生的笔力,长长见识吧!”

拈花叟被倦客一顿数落,心中有些郁闷,但一看在薛涛坟上赵熙的这幅题联却不能不打心眼里佩服。可谓联工字绝,真是难得,也不由赞道:“校书有此知音之人凭吊,也算不枉才女之名了。”

倦客却道:“这才是个开始呢,若要比历代文人的题咏和墨宝。此处一点不输杜甫草堂。这回就让你好好地开一回眼界。”拈花叟心中有些不服道:“洪度岂可同少陵比肩?”

倦客道:“我这不是说在诗歌成就上,是说在享受后世的香火上,你怎么不分青红皂白?你不信我就先让你去看一联。”一路行至薛涛井前,此井传说为薛涛所开,用以制作专做题诗用的书笺(后人称作薛涛笺)用的。其实此井早毁于战火,当前这口井,乃明蜀献王朱椿(朱元璋小儿子)为纪念薛涛而重新开凿……当下倦客指着此处的一幅联道:“花兄不妨读读此联,乃楹联名家伍介康所撰:。”拈花叟一看此联写到:

古井冷夕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读完不觉一伸舌头道:“想不到这这些文人墨客的眼中,洪度竟然有如此声望?不过总觉得是言过其实了。”

倦客道:“这你就不懂了么?这叫做红粉效应。其实古人也同今人一般喜欢炒作的。这望江楼被辟为成都当年郊区第一公园,是因为有交通之便利,又有古迹可凭吊,更有文人感兴趣的,薛洪度令人叹息的身世与艰难际遇。所以,当时的文人舍去远在西郊的老杜,却爱来这里结社唱诗.这就是园以人而名,人凭园而贵也!”

拈花叟道:“且莫唠叨了再领我去看几联吧。”行不几步,倦客指着枇杷门巷上的一幅联让拈花叟看,见是民国先贤刘映奎所题。此人面对曹锟、王揖唐等权贵汉奸的金钱名利诱惑毫不心动,气节非同一般!拈花叟见此联题到:

杯酒送征帆,对杨柳楼台,几人同唱阳关曲?

锦笺传妙制,过枇杷门巷,千载尤称女校书。

不觉拍手赞道:此联景中寓情,情中有景,人生离恨,眼底风光曲折交织,确实妙联、妙联!倦客道:“且慢赞,好联还多,且行且看吧。”

来到崇丽阁前,廊柱间尽是前人的题咏,看得拈花叟如醉如痴连声叫好,后停留在一幅联前,说了声古怪!倦客道:“怎么了?”拈花叟道:“怎么这联没有题联人之名号、落款?”

倦客一看,联曰:

多难此登楼,看他千寻涌浪,百尺波涛,问谁砥柱中流,澄清再见?

悲秋常作客,对此四野桑麻,万家灯火,是我凭栏俯视,忧乐关怀。

此联上下联中分别嵌入杜甫《登楼》和《登高》两律的诗句且非常贴切。对老花所提出的疑问,倦客也曾多番查证、询问过,却始终不知撰联者为何人,所以只好答道:“你问我么,我也想知是谁呢。”(不知列位看官有谁知晓此联由谁所撰,若能赐教当不胜感激。)

拈花叟叹息一声道,可惜!倦客随口应道:“也许是提联之人佚名,或是其实未曾佚名而重刻此联时不忍埋没此联,但却又有不知什么原因,不方便书他的名号所以隐去。其实,有一点悬念在此也算雅事一桩。”拈花叟答道:“不错,有此疑问让人有对此楼,记忆更深的功效。”说时走到了江津人钟祖棻所撰长联前,此联总共1个字,比昆明大观楼的长联还多了个字:

上联: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共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芯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著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送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殉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写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附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等到拈花叟读完,倦客问道:“如何?”拈花叟答道:“服了、服了!我老花今日开了眼了,真是不虚此行也!”

倦客道:转了这么久,再看一联我们坐下喝杯茶吧。拈花叟道:“但凭倦兄安排。”倦客把拈花叟领到濯锦楼前,倦客指着清人顾复初所撰一联道,花兄请看,这是倦客最喜欢的一联,空灵有致,大气磅礴,又有几分仙风道骨。拈花叟念道: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竚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念完说道:“不错,这个意境很适合你的风格。”随即同倦客一起走向吟诗楼,迎面廊柱上是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一幅题联,古朴而又华丽的十四个小纂大字:

花笺茗椀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拈花叟道:“好讲究!到了这里不喝茶也想喝茶了。”就在临江的一个座头坐下,倦客招呼来茶博士说声:“两杯普通毛峰,茶叶你就不用放了,我自备有。”对这种茶客,茶博士见惯不惊,他们是掏钱买水买座位,自己带有好茶叶……也不言语拿来两只玻璃杯,和一壶水径自离开。

倦客掏出一个精致的小茶叶筒,往两只杯子里冲入半杯水,也不往里放茶叶,却不停地拿起两只杯子不停地摇晃,好一阵子,才将茶叶投入其中,轻轻一晃茶叶已经沉入水底。拈花叟拿起茶叶筒仔细观看,见芽叶长不过三分,芽尖稍展,颜色嫩黄色,不但叶面上有银白色的蕊毫,连茶叶筒壁上也粘有一层蕊毫,闻一闻有股淡淡的微甜的清香……

拈花叟问道:“你这番做作又是何讲究?”倦客笑道:“此茶乃明前嫩茶,只宜用85度左右的水温冲泡,若用刚开的沸水冲泡,就会色、香、味全无了”拈花叟道:“倦兄真是讲究,连茶叶也讲究到这个程度。”言语间颇有几分不以为然。

倦客自然听出了他言外之意,微微一笑道:“花兄之言也对也不对。此茶来自蒙顶山不错,花兄不知道的是,种此茶制此茶的人确是倦客一位故人,是60年代插队蒙顶后又在那里生根落地的知青。倦客曾有蒙山四咏言说种茶人的辛苦:

【蒙山四韵】

一、

月落天刚曙,晨熙玉露新。云间嬉笑语,陇上采青人。

素手拈黄蕊,红裳衬绿茵。栊间多少汗,掌上一壶春。

二、

采自蒙山顶,芳留一脉春。芽纤浮雀舌,清水泛氲氤。

品得杯中苦,能消世上尘。饮杯思陆羽,更念种茶人。

三、

谁识杯中碧,涵藏百代春。观知疑翠玉,更饮若仙珍。

高洁生清雅,芬香去世尘。为人当若此,足以耐清贫。

四、

茗茶高品质,采摘叹其辛。烈日容颜老,冬寒手足皴。

衣留蒙顶土,魄系锦江春。昔日青春子,应怜白发新。

咏毕,倦客说道:从故人处得来的如此辛苦制成的茶,岂能不更加珍惜?”

拈花叟道:“谁说种茶人不辛苦了。我随口问问,遭来你一顿数落。你同那位故人之间肯定还有许多故事呢。”倦客道:“那是当然,你想听吗?”未等拈花叟答言,倦客接着说道:“此事我还一定要说与你听,因为我在蒙顶山上知晓了贵派中的一支,在彼留下的消息……”拈花叟道你快快说来,我派的确有一支避入大小金川,后又由金川南下在雅邛一带山高林密之处,隐居下来。直到清初还参与过天地会的抗清义事。在蒙顶山一带留下他们的踪迹实属非常之可能,还请从头道来。”

倦客笑道:“好说好说,待倦客就在这云影波光中,借着茗椀清芳细细向你说这段往事,你可要听仔细了。”正是:

【鹧鸪天】

蒙顶今来又倚栏,谁将水墨染青山?

送春雨洗千株树,蔽日云横半晚天。

春欲去,意阑珊。鹧鸪声里唱悲欢。

红尘岂少牵肠事,品透禅茶自等闲。

想听蒙顶山奇缘的朋友们且同拈花叟一起期待下回。

【作者***】:《南郭散人点评饮冰夜谭》之第九回

接着又是一番十段锦,从薛涛说到赵熙,从钟袓棻说到何绍基,短联长联集句联,眼花耳热之即,不得不佩服好身手吔,真要累老夫破解一二。薛涛自不必说,我还让倦客点名索过诗,“万里桥边桃花坞,桃花片片离人居。”

然后笔锋一甩,用四篇蒙山新绿再添新雅。诗句平和浅淡,正如蒙山茶一般,细品慢氲之后,有微苦回甘,风淸云高之佳。但颇有山野之村,似还少点放达。(未完待续)

饮冰夜谭之与花有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轻小说小说,哔嘀阁转载收集饮冰夜谭之与花有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