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嘀阁 > 轻小说 > 中国第一大姨太 > 第二回:将军原是风流种(2)

第二回:将军原是风流种(2)

正如张謇所料,1884年月6日,通政使参议延茂,奏请饬调吴长庆一军移扎奉天金州。

接到朝庭旨谕,李鸿章以法国兵船向北开驶,北洋地广兵单,防务吃紧,急需添调策应为由。

命吴长庆统率所部亲兵前营、中营、正营撤回国内,仍留亲兵左营、后营、庆副营,暂驻朝鲜王城,以资兼顾。

4月份,吴长庆带庆军一部前、中、正三营回国驻防奉天金州一带;另一部庆军左、后、副三营由吴兆有统带,仍留驻朝鲜。

由于吴长庆在朝鲜修桥筑路,救灾抚恤,颇有建树。回国时,朝鲜百姓夹道欢送,依依惜别。

似有一种不祥之感,袁世凯送了一程又一程。一路上,吴长庆对他淳淳教诲,嘉训有之。袁世凯毕恭毕敬,唯唯诺诺,强忍的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他俩都不曾想,这一别,竟然是永别了。

回国后的吴长庆,因积劳成疾、久厉风涛、身患咳喘之症,闰5月1日,病逝于金州营次。

袁世凯闻到噩耗,无比悲痛,数日不能理事。在他的提议下,在朝鲜为吴长庆建长生祠,百官设位致奠。

他又派副营帮带郭副将携带千金到金州,送吴长庆灵柩返里,务期将其身后事照料妥当,方为心安。

吴长庆被调回国后,袁世凯在李鸿章的支持下,成了清政府驻朝鲜衙门的最高领导者,他一改以往柔软、温和的政策,强硬性、军事化地操纵着朝鲜的政治动向。

8月份,清军福建水师在马尾港遭法军偷袭,几乎全军覆没,法国军队也攻占基隆、澎湖等多处地方,直指舟山群岛。

清廷在朝鲜的威望大大降低,原想依赖清廷庇护的高宗李熙和闵妃失望之余,开始疏远清廷。

闵妃对袁世凯也冷淡了许多。

袁世凯对此深有感触,向李鸿章报告说:

“朝鲜君臣为日人播弄,执迷不悟。每浸润于王,王亦深被其惑,欲离中国,更思他图。探其本源,由法人有事,料中国兵力难分,不惟不能加兵朝鲜,更不能启衅俄人,欲乘此时机,引强邻自卫,即可称雄自主,并驾齐驱,不受制中国,亦不俯首他邦。此等意见,举国之有权势者,半皆如是,独金允植、尹泰骏、闵泳翊等意见稍歧,大拂王意,王浸疏远。似此情形,窃虑三数载后,形迹必彰。……自中法兵端既开,人心渐歧,举止渐异,虽百计诱导,似格格难入。”

鉴上所述,朝鲜李氏王朝和清廷的离心已见端倪,民间的反清情绪也日渐高涨。

日本认为有机可乘,大力扶植朝鲜开化党。

10月0日,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归任朝鲜,他一改先前对开化党的消极态度,极力撺掇金玉均等开化党人起事。

除了日本公使馆,前《汉城旬报》编辑井上角五郎和他的老师福泽谕吉等人也为开化党购买日本刀、炸药和步枪等武器,并以走私方式输入。

又有总岛和作等4名日本人“壮士”加入政变队伍,藏身于金玉均家中。

除了寻求日本等外国的支援外,金玉均入宫对高宗李熙游说,称中日如果交战,清朝必败,朝鲜当自图万全之策,高宗李熙为其所动,乃亲书密旨交给金玉均,授予其“便宜行事之权”。

有了高宗李熙暗中的支持,开化党发动政变的力量,除了数十人的敢死队“忠义契”和外援日本公使馆守备队以外,还有亲卫营和褓负商。

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徐光范、开化党人最终决定在1884年1月4日邮政总局开业之际发动政变。

政变之前两天,开化党人为了扫清障碍,密谋由洪英植出面,邀请袁世凯、吴兆有、张光前三名驻朝清军将领夜饮。

若谋得三人性命,便遣将官部勒前、左两军分攻张光前营;以日军攻吴兆有营;以后军、右军攻袁世凯营。

接到请柬后,因早有风声,吴兆有、张光前两位将军疑有诈,不敢前往。

袁世凯正色道:“泱泱天朝,若不去,徒让此等鼠辈讥笑。今夜由我单刀赴约,两位将军在外接应,彼若动,谋反之心昭然若揭,正是诛灭叛逆的时候。"

“将军深入虎穴,恐遭暗算。"吴兆有、张光前忧心仲仲地道。

“不妨,我带一行精兵前往,谅区区蠧虫,能奈吾何?"袁世凯拔出寒光四射的唐刀,豪情满怀。

吴兆有、张光前见他主意已定,不敢再相劝,只得回营布置策应事宜。

两更鼓时分,袁世凯带亲兵赴宴。一入席,他就挨着洪英植而坐,亲兵散于场所周围警戒。

洪英植、日本使馆参赞岛村久等见袁世凯一个人赴宴,知清军已有防备,又见袁世凯和亲兵如虎狼,十分警醒,显然是有备而来。虽有伏兵于此,可短兵相接,或危及自己,遂不敢动弹。

酒后,为防不测,袁世凯挟持着洪英植而出,哈哈大笑,上马回营。

1884年1月4日(农历十月十七日),朝鲜汉城邮政局落成,当晚6时举行的邮政局落成仪式上,开化党骨干、邮政局总办洪英植举行宴会款待朝廷大臣,准备藉此将守旧派大臣一网打尽。

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称病缺席,袁世凯察觉气氛有异,也推托不去,只有中方总办朝鲜商务委员陈树棠、守旧派大臣闵泳翊等18人出席。

夜,中国驻朝商务委员陈树棠从邮政局逃回公署,将开化党发动政变的情况迅速通知了清军驻防营总理营务处袁世凯。

袁世凯即带队至邮政局,寂无一人。驻防营提督吴兆有接到袁世凯的报告后,也派出哨官至宫门巡视,宫中亦无动静。清兵四处巡视,汉城街道、宫墙四周亦无一人。天将破晓,清兵收队回营。

后来袁世凯、陈树棠等人在穆麟德住处,见到了在宴会上被开化党人砍伤的闵泳翊,这才明白政变业已发生。

1月5日上午,驻朝清军方面得到更确切的消息,开化党勾结日军发动政变,劫持国王,杀事大党大臣多人,事情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袁世凯开始还较为谨慎,认为宫中有日本军队,惧生衅端,同提督吴兆有、总兵张光前联名致书国王,请求入宫护卫,但遭到金玉均等矫旨拒绝。

当时,中朝间的公文都要靠北洋的兵船送到天津的北洋衙门,往来一次需要好几天时间。如果按常规请示,就会贻失战机。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袁世凯表现出了勇于任事、处事果断的心理素质。

他认为事态紧急,刻不容缓,力主入宫戡乱。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袁世凯承诺“如果因为挑起争端而获罪,由我一人承当,决不牵连诸位”。

见众人首肯,袁世凯立刻率一营官兵及朝鲜亲军左、右营赶赴昌德宫。

下午时,袁世凯从敦化门入昌德宫,直接交战;吴兆有从宣仁门入昌庆宫,包抄左路;张光前殿后策应。

清兵一入宫门,便遭到士官生徒组成的“忠义契”和日军的猛烈射击。清军果断还击,双方展开了激战,宫内顷刻大乱。

闵妃携王世子李坧趁乱逃出昌德宫,在沈相薰、李范晋等人的保护下,逃往城北关帝庙(闵妃心腹巫女真灵君的道场)。

高宗在李载元等左右近臣和武监的护卫下从自己所在的昌德宫观物轩逃出,走到后苑大报坛时被日本人和开化党发现而劫走,转移到演庆堂安置。

袁世凯攻入昌德宫,直抵观物轩,发现国王已被转移,遂与退守楼台的日军展开新一轮的激战。

他身先士卒,即使尸体满路也毫无惧色,一直往前冲锋,还差点被日军埋下的地雷炸死。

双方兵力势均力敌,由于日军占据有利地形阻击,清兵攻不进去。

正胶着间,守军中数百个先前蒙袁世凯督导训练的朝鲜士兵临阵倒戈,加入了清军一方,战局急转直下。

开化党人和日本人见势不妙,挟持着高宗李熙逃跑。

昌德宫内的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清军大获全胜,但遗憾的是仍不见国王的踪迹。

袁世凯重金悬赏打探国王去向,夜间才得知其下落,立刻派兵急奔北关庙,在抢夺过程中,洪英植、朴泳教及7名开化党士官生,当场被朝鲜士兵斩杀。

开化党的“三日天下”宣布终结。

次日,高宗李熙移居袁世凯所部军营,召集原政府成员金弘集、金允植等,商议善后,并召见各国使节,告知政变平息。

竹添进一郎因使馆连日遭到成千上万愤怒的汉城民众的围攻,惊惧交加之下,自焚使馆,逃往仁川的日本领事馆躲避,后偕金玉均、朴泳孝、徐光范、徐载弼等9名开化党人断发易服,乘坐停泊在仁川港的日本邮轮“千岁丸”号逃到了日本。

甲申政变后,清政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袁世凯在镇压这次政变的行动中立下大功,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员,并时常出入王宫,俨然朝鲜监国。(未完待续)

中国第一大姨太》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轻小说小说,哔嘀阁转载收集中国第一大姨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