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嘀阁 > 轻小说 > 印象宜昌 > 遥远走来的碎片2

遥远走来的碎片2

遥远走来的碎片()

二、191

民国二十年(公元191年)的秋天到来的时候,强劲的秋风顺江而上,将笼罩在宜昌老城整整一个夏天的那些馊味和臭味吹得一干二净,正是**盛开的季节,如果在郊外,还可以隐隐约约闻到一点迎春花的清香。那个湖北沔阳(现在的仙桃市)人、保定军校出身的宜昌县长赵铁公从民国十八年(公元199年)开始来宜昌算起已经三年了。晚上有一个饭局,是商会会长李春澄宴请的,酒足饭饱以后本来还有吃花酒的计划,可是赵铁公知道家里的那个母老虎惹出的人命官司有些棘手,就推说不胜酒力,一走了之。

虽然是一介武夫、却是省长的副官;虽然没什么才华,可自己和省长娶的姨太太都是同一个春楼的**赎出来,加上一些阴差阳错,宜昌的县太爷的宝座就意外地落到他的手里。赵铁公和他的那些只知道一味提高税负、搜刮民脂民膏的前任不同,他是从提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景观、方便居民出行入手的,所以就名正言顺的扒掉了宜昌古城墙,修了几条路(环城路);建了一座桥(大公桥)、填了一座湖(大南湖),还平了一座广场(铁路坝),给了几个臭钱,那个土豪穆子斌就把他的《正心报》改为《宜昌公报》,直接为县太爷歌功颂德了。

他走回已经将东府路和大十字街合并而称为县府路的时候天还没有完全黑定,他可以看见手里的那张《宜昌公报》的通栏标题《昔日愚公移山今日铁公移岭》,编辑在文章中吹捧他填南湖,建环城路和大公路的壮举,代表民意感谢他为这座城市的黎民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文章建议:不仅应该将那座桥命名为大公桥,还应该将刚平整后的铁路坝命名为大公广场。赵铁公很喜欢这样的建议,只是他不知道,当他的罪行败露、被送交法院不久,那个土豪在那年的年底就又将《宜昌公报》改为《宜昌快报》,大公广场的提议也无人再提及了。

上有当时省长的支持、下有当地驻军的撑腰;不仅有土豪的舆论鼓吹,还有县党部的坚决帮忙;不仅有李春澄这样的商家与他官商勾结,还有强压之下那些当地绅士无可奈何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赵铁公就可以在拆城墙的时候卖墙砖、填南湖的时候卖地、平铁路坝的时候卖铁轨,就可以假立名目、夸大事实,添油加醋、贪污受贿;就可以为所欲为、毫无顾忌;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谁也不知道,后来那个响彻云霄的"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是不是属于他的发明创造?

其实,那天晚上赵铁公并没有急于回自己家,因为他的那个最为*爱的姨太太今年夏天女扮男装去看戏回来的路上,受到益丰布店两个在街上乘凉的小学徒的嘲笑,为了帮女人出气,赵铁公就叫人把那两个学徒抓起来,一顿好打,不料其中一个被活活打死。民国时期打死个把人本来也没多大的事,可就是益丰布店的老板的兄弟在国民政府的《中央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宜昌县长赵铁公打死店员杨善美"为题的报道,闹得沸沸扬扬,使得他有些被动。

赵县长走进县府路上段那所由原来的府衙改成的宜昌法院的雕花铁门的时候,明明知道这里的那些法官本来就把他无奈何;明明知道只要他不发话,法院就奈何不了他;明明知道只要花些小钱,那些法官就会变成沉默的羔羊,这也是官场的潜规则,不足为奇。可是他不知道,十几年以后,日本人会担着枪、举着刀把中国军队像赶鸭子似的赶出宜昌、赶进鄂西山区的崇山峻岭去,也不知道那些日本兵会把这一带划为难民区,他所住的县政府会被焚之一炬。(未完待续)

印象宜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轻小说小说,哔嘀阁转载收集印象宜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