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嘀阁 > 轻小说 > 印象宜昌 > 宜昌十三帮9

宜昌十三帮9

宜昌十三帮(9)

九、公济钱票的故事

通常,民间如果发行钱票,毫无疑问都会受到官方的禁止和取缔,仅仅只是一句"扰乱金融和秩序"就叫人吃不了兜着走。那个曾经是中国第六富有的女人、浙江本色控股法人代表吴英就是因为非法集资7亿元被判死刑,引起轩然**,重新审理,不过就是改成了死缓而已,其**的财产被贱卖也是众所周知的事。

可奇怪的是,当时的宜昌不过就是上江边上的一个小县城,这个过载码头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济钱庄发行的公济钱票却不仅得到了北洋政府总理的首肯,得到财政部的同意和批准,还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一发再发、在川东鄂西一带流通于世,与官方的银元、官票共同存在,还在一定时期在宜昌形成一币独大的霸主地位,这对于现在的人而言无疑就是一大奇观。

公济钱票发行的**是当时的北洋政府财经吃紧,发给军队的是一种6个月之后才能兑换的有利库劵,一些士兵拿到市面上使用常常会被商家拒绝,就会引起纠纷和不快。宜昌当时的驻军司令吴光新就和宜昌商会进行协商,将那种有利库劵交给公济钱庄,由公济钱庄发行一种钱票给士兵在宜昌城内使用,这样大的汇兑业务对于财大气粗、半官半商的公济钱庄自然求之不得,因为有利库劵由政府担保嘛,于是,影响深远、流通甚广的公济钱票就横空出世了。

不过,公济钱票受到了邻县(备注:当时宜昌也仅仅只是一个县)秭归县知事的反对、并得到了省财政厅长的支持,也提出异议。这一下激怒了吴光新,他在190年1月致电当时的北洋政府总理靳云鹏,"政府前以财政不裕,发行有利库劵,搭放军饷,就地行使……军民颇感不便。……商民出于爱戴之诚,佥愿分认巨资,筹存商会,收购库劵,另出花票(公济票)以利推行,数月以来,军民称便,其所以维持国家威信者不为不至。"

囊中羞涩的北洋政府好不容易找到一根救命稻草,岂能让它中途夭折?1月9日,当时的财政部长李思浩紧急致电湖北省长,准予发行公济票;财政部月9日还以公函的形式对秭归县长严加批评,对那位省财政厅长不与上面保持一致的行为大加训斥,这位厅长因此也丢了乌纱帽;一天以后,币制局(备注:相当于现在的银监会)也致函湖北省长,称"宜昌商会既出小票为维持库劵是有特别情况,且与小票性质特殊,自不得不从权办理。"

至此,公济钱庄的公济钱票就在1919年(备注:也许是在190年)开始顺利发行,因为是十三帮的共有财产,自然得到外商和地**府的承认,在商家的眼里就是最硬的货币,在军人眼里就是钱,在老百姓眼里就是可以信赖的**,自然很受欢迎,不仅在宜昌中心城区、就是在周边的县区和更加偏远的鄂西地区也同样通行无阻。

1919年(民国8年)公济钱庄首次发行公济钱票0万串,到198年(民国17年),共发行70万串;那一年宜昌商会改组,又发行110万串。同时,196年(民国15年),驻宜的北伐军第十军伸手称借,公济钱庄发行61万5500串;197年(民国16年),湖北官钱局倒闭,公济钱庄再次发行109万串参与流通;仅仅过了一年,199年,第四集团军第五师以提取反日会存款之名,强迫公济钱庄再发行公济一元的银元劵8.1万元,至此,公济钱庄到底发行了多少公济票也许只有天知道。

从现存的照片可以看出,宜昌公济钱庄发行的公济钱票为横版石印,16×8mm,正面中心图案为一座两层楼房上竖有一杆大旗,旗座标有"宜昌口"的文字,一楼门框上也有"交集口"的字样,除了面值,还有编号,还有公济钱庄的字号和"民国八年"、"公济票"的文字,底部边框上还标有"宜昌商帮全体组织"的字样。背面的中心图案是椭圆形的云海图,还有"因烂换版"、"收旧用新"的文字,用钱币收藏家的眼光看,票面印制规范,文字图案与色泽搭配得体,显得古香古色,颇为耐看。

至此,关于宜昌十三帮、关于韩慎之、关于宜昌兵变、关于五万元起家的公济钱庄和它发行的公济钱票的故事就讲完了。其中还有很多的曲折和有趣的轶事,不能一一道来,如果有时间和有耐心,可以期待我可能会因此写出的一部穿越历史长篇小说《十三帮》,在那个里面,除了男主人公和与他有关的几个女子以外,其他的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宜昌人物,力争是真人真事。我构思的故事就从韩慎之召集十三帮的会首开会,决定成立公济钱庄开始说起,从十三帮的那些大佬们决定找到一个既不隶属某一帮又有经商头脑、还有金融意识的钱庄经理开始说起。(014年9月8日

中秋节)(未完待续)

印象宜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轻小说小说,哔嘀阁转载收集印象宜昌最新章节。